2021年5月,台灣疫情進入三級警戒,老城區萬華成為風暴中心,無家者等弱勢族群不只承受沉重的汙名和標籤,更面臨失業和社福據點關閉等生存挑戰。靠著在地長年發展蓬勃的民間互助網絡與各界捐助,萬華挺過汙名與病毒的攻勢,渡過危機。
當時,投入萬華物資救援工作的作家林立青,見街友協助社福團體包物資、幫忙洗地板時與有榮焉的表情,讓他興起帶街友工作的念頭。剛好洗地是他稍有獵涉,又有設備及經驗的技能,於是他從去年底開始籌備「友洗社創」,今年3月正式成立公司。
對林立青而言,友洗的存在不只想替弱勢創造工作機會、洗刷社會的汙名,更盼發展出一技之長、培養價值感,讓他們未來能邁向脫貧自立,重獲作為一個人好好生活的權利。
從公共場所、大小校園洗到遺屋,從街友、身障者到非行少年
起初,友洗和萬華在地協助弱勢的社福團體芒草心、人生百味、浪人食堂合作,媒合許多無家者嘗試洗地,陸續洗過紀州庵、剝皮寮、西門紅樓和寶藏巖等公共場域,後來被基隆的國中教師徐嘉鴻注意到,邀請團隊入校洗地。
今年農曆年過後,基隆下了約40天的雨,多雨潮濕導致地面布滿青苔,師生跌倒事故頻傳,加上基隆的小黑蚊多,清潔需求相當大。也因此,友洗展開基隆學校的洗地之旅,截至目前,已經洗完基隆多達12所國中、國小校園。
友洗基本的接案模式為,接受校方請託後,在臉書公開媒合願意捐助校園清潔服務的善心人士,或接受公部門、企業等單位請託洗地/牆面。友洗唯獨不接公共工程,「因為待遇很差,收入大概會比現在減40%左右。」林立青說。
至今,友洗創建半年多,學校(如日本建築大師丹下健三在聖心女中設計的遺作外牆)、企業(如裕隆集團外的廣場和車道)、公共場域(如西門彩虹地景和板橋435藝文特區等)、宗教建築(如艋舺教會和霞海城隍廟)等,都是友洗完成清洗的地標。
「他們(街友)最喜歡洗學校,因為覺得幫小朋友洗地的自己很棒,還能拿到獎狀跟手工卡片。」林立青邊說,邊拿出整袋孩子們自製的立體卡片,字跡稚氣卻寫滿真摯的謝意。此外,當拿著高壓清洗機沖刷路面,看著階梯和地磚的青苔淤泥逐漸褪去,顯現出原來的色彩,更是洗地的一大成就感。
另一方面,友洗還有接「遺屋清潔」的業務,又稱為「裏友洗」,包括遺屋(往生者的居所)、命案現場和特殊清潔,這份工並非每位街友都願意做,卻在今年4月台灣第三波疫情挑戰、校園和場館都不開放洗地時,意外成為友洗的重要業務。
過去,這些街友賴以為生的舉牌、發傳單等零工,每天頂多只能領500至800元;但在友洗,每一名街友每天工作七至八小時,只要沒遲到、能準時完成工作、沒有耽誤進度,最低保證能領到1500元現金,此外,團隊社工黃燕茹也會額外幫每次完整出勤的街友儲蓄500元獎金,有時也用來添購街友的設備或衣物。
外面一般公司洗地,雇主開出的薪資比1500元更低或更高的都有,但一般公司要的條件是即戰力,幾乎不可能聘僱無專業知識、有前科,甚至帶傷帶病的無家者。但林立青認為,要是沒有一份穩定的工作,「那不是只能偷竊被抓去關嗎?不然來和我們洗地吧。」
今年8月,友洗也與陪伴中輟、非行少年的逆風劇團合作,突破原先的服務範圍,和青少年一起洗台北市民權國中。該校位於劇團附近,是劇團裡許多少年的母校。
林立青說,這場行動不單是「返校」,而是讓老師看到孩子願意學習技能、付出勞力的轉變,更看到以前在校內「玩火」的學生,如今能握好水槍、洗淨髒汙,維護校園環境。
其中,有個年紀尚輕的少年,右手變形不易動作,在工作現場既無法搭洗高牆用的高空車、也不能使用後座力強的機器,為此,團隊特地為他挑選輔具,做出一把不會對他身體造成負擔的特殊水槍,後續他也有參加其他洗地場次。
「他是身障者,洗地洗得很好、也洗得很開心啊!應該是設備跟著人走,不是人被設備限制。」而讓林立青始料未及的是,有個街友看到這位少年,竟表現出願意幫助他人的模樣,「他(街友)的內在動機和工作意願變得很高,也對自己產生一些責任感,這件事我從未想過。」
台北外牆清洗、新北外牆清洗、桃園外牆清洗、基隆外牆清洗、新竹外牆清洗、宜蘭外牆清洗
資料來源 : 關鍵評論網